淋證系指以小便頻急,淋瀝不盡,尿道澀痛,欲出未盡、小腹拘急,痛引臍中為特點的一種病證。淋證之名,首見于《內經》,有 淋、 淋溲、 淋滿等病證。晉代的《脈經》已采取刺足少陰和橫骨穴的方式" />
時間:2014-05-04 來源:武漢網whw.cc 作者:whw.cc 我要糾錯
淋證系指以小便頻急,淋瀝不盡,尿道澀痛,欲出未盡、小腹拘急,痛引臍中為特點的一種病證。淋證之名,首見于《內經》,有 淋、 淋溲、 淋滿等病證。晉代的《脈經》已采取刺足少陰和橫骨穴的方式治療 尿有余瀝;《針灸甲乙經》記錄,針灸治療本病證在《針灸甲乙經》中即有記錄,如: 小便難,水脹滿,出少,胞轉不得溺,曲骨主之。明白表明屬于淋證者則見于《備急千金要方》,已將淋證分為氣淋、石淋、勞淋、血淋等數型,并分辨予以選穴灸治;醫學教,育網收集收拾《外臺秘要》認為,灸足大趾前節上及中封等穴對本證有效。及宋代,在《太平圣惠方》中,中極、小腸俞等9個穴位的主治包括本證;《醫心方》則以為灸足外踝中心跟臍中,對氣淋、熱淋等有良效;《扁鵲心書》強調以灸食竇、關元來治療本證。至元代,《衛生寶鑒》用灸氣門來醫治 諸淋。明清時代的《神應經》、《醫學綱目》、《針灸聚英》、《針灸大成》、《類經圖翼》、《針灸集成》等則匯總了諸家的教訓和成方。
本證之急性者相稱于古代西醫學之尿石病的急性發生,急性尿路沾染等。
【病因病機】
急淋的病位在腎與膀胱,其病因以濕熱為主,濕熱邪氣蘊結膀胱,氣化失司,水道小利而發為本病。若濕熱邪毒客于膀胱,小便熾熱刺痛,則為熱淋;膀胱熱盛,熱傷陰絡,迫血妄行,則為血淋;濕熱久蘊,煎熬水液,尿液凝固,聚為砂石,則為石淋。
【辯證分型】
將急性發病者分為三型。
熱淋
小便頻數,點滴而下,尿色黃赤,熾熱刺痛,急切不爽,痛引臍中,脈濡數,苔黃膩。
血淋
尿色紅赤,或夾紫暗血塊,溲頻短急,灼熱痛劇,滯澀不利,脈數有力,舌尖紅,苔薄黃。
石淋
尿中時夾砂石,小便滯澀不暢;或尿不能卒出,困頓難忍,痛引少腹;或尿時中止,腰痛如絞,牽引少腹,連及外陰,尿中帶血,脈弦或數,苔薄白或黃。
【醫治】
熱淋
1.治則:清熱解毒,通淋除濕。
2.處方:腎俞、膀胱俞、中極、曲骨、陰陵泉、三陰交。
3. 方義:取腎、膀胱兩經的背俞穴瀉之,以清泄腎與膀胱濕熱;中極是膀胱募穴,能助膀胱氣化,清算膀胱濕熱;曲骨對尿澀難下,效果甚好;陰陵泉、三陰交有健脾利濕通淋作用。
4.治法:均用瀉法,先針背部俞穴,后針腹部穴位跟四肢穴。
5. 古方輯錄
《針灸資生經卷三》: 長強療五淋,曲骨療五淋,小便黃,中極治五淋,小便赤澀。
《東垣十書》: 熱淋取關元、氣沖。
《針灸聚英卷二》: 淋:屬熱結灸三陰交。
血淋
1.治則:清熱涼血,通淋止血。
2.處方:腎俞、京門、血海,委中、中極。
3.方義:腎俞、京門為俞募相配,可鼓勵腎氣,通淋止痛;血海為止血之驗穴,委中為血郄,二穴合用能涼血止血;中極有通淋之效。
4. 治法:腎俞、京門用平補平瀉,余穴均用瀉法。
5. 古方輯錄
《針灸大全卷四》: 小便淋血不止,陰器痛。陰谷二。八卦臍針(http://t.yest***/?cat=3)臍形態與臍位主病第四節臍形態與臍位主病正常人臍位于人體正中,臍環圓整,輪廓寬余,肌肉厚實,臍深,色澤明潤,按之有力。穴、涌泉二穴、三陰交二穴;
石淋
1.治則:清利濕熱,排石通淋。
2.處方:腎俞、京門、陰陵泉、三陰交、委陽、天樞、中極。
3. 方義:古人以為諸淋總由 腎虛而膀胱熱;故補腎俞、京門以強腰補腎,化氣行水,此乃治標之法;亦可瀉此二穴流利氣機,通利水道以止痛,乃急則治其標。取脾經的陰陵泉、三陰交以健脾利濕;瀉三焦經的下合穴委陽以清利下焦濕熱,三穴合用以獲清熱利濕之效。天樞、中極,可調節部分經氣以增強滌石通淋之效。
4. 治法:腎俞。京門,平時用補法,如絞痛發生用瀉法;余穴均用瀉法。
5. 古方輯錄
《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》: 石淋,臍下三十六種病不得小便,灸關元三十壯,又灸氣門三十壯。
【古案選介/名家驗案】
血淋案
文學道卿,傳治血淋方,獨蒜一枚,山梔子七枚,鹽少許,三物共搗如泥,貼患人臍上。所親患血淋二年余,殊甚,諸治療之罔效,一日,張過視,謾試以前方即時紫血黑片碗許,遂愈。
標簽:
目錄網 離心機 虛擬手機號碼 香港辦公室租金 酒店vi設計 覓知網 愛幸福 絲摩網 幣安下載